关键词
人物库 明朝
僧智光明 1348 — 14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8—1435 【介绍】: 僧。
山东武定人俗姓王字无隐
年十五出家,洪武中奉命两使西域
永乐间,擢僧录司右阐教,升右善世,召居北京崇国寺封国师号。
译有《大白伞盖经》。
智光
字无隐
山东武定州王氏子也。
父全。
母董氏。
幼而聪慧。
阅读辄不忘。
十五。
辞父母出家。
寻礼西天迦湿弥罗国板的达萨诃咱释哩国师
天竺声明记论之旨。
洪武己酉
以道广无涯。
未易津测。
繇是锐志参访。
五台
感文殊现相。
太祖高皇帝
闻其名。
召至钟山
命译其师板的达四众弟子菩萨戒。
词简理明。
众所推服。
丙辰
奉命访补陀。
江南诸名山。
踪迹殆遍。
甲子春。
与其徒惠辩等。
奉使西域
过独木绳桥。
至尼巴辣梵天竺国
宣传圣化。
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
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
礼地涌宝塔。
西国人敬之。
师凡两往西域
太宗文皇帝
念其往返劳勤。
复与论三藏之说。
领会深奥。
大悦之。
乙酉
僧录右阐教。
明年
俾迎大宝法王
及还敷对多所毗赞。
赐图书舆服法供。
诏居西天寺
右善世
丁酉
召至北京
论义称旨。
俾居崇国寺
国师冠。
仁宗昭皇帝嗣位。
锡封。
号曰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
赐金印冠服。
复锡孔雀销金伞盖幡幢。
及银镀金携炉。
盆罐供器。
法乐几案。
坐床舆马。
诸物悉备。
诰曰(云云)。
仍广能仁寺居之。
宣宗章皇帝即位
内帑
北京旸台大觉寺
俾居之以佚其老。
并敕礼官
度僧百馀人为其徒。
恩德至厚。
无以加矣。
师。
乃出累朝所赐金帛。
及众信所施。
倩工累石。
为塔于寺侧。
期栖神于他日。
英宗皇帝即位之初。
加封师号。
赐玉印。
宝冠。
金织袈裟。
禅衣。
时服。
棕舆鞍马。
法器之类。
诰曰(云云)。
前后遭遇列圣。
眷待之隆如此。
师性行纯简。
朝廷凡命修建大斋。
惟诚惟恪。
每入对。
惟以利济万有为说。
仁宗所赐仪仗。
出入屏不用。
上知之。
遣中贵人问故。
对以平生但持经戒。
非有汗马之劳。
宠锡所临。
谨受藏之足矣。
用之岂不过耶。
上叹异之。
故制词极其褒重。
师于教义。
精达深奥。
所译显密经义。
及所传心经。
八支了义真寔名经。
仁王护国经。
大白伞盖经
并行于世。
弟子数千人。
各随其器。
而引掖之。
道望名世者。
数十人。
寿龄既高。
智益精敏。
有求而问之者。
即恳恳开说。
不厌不怠。
非养之有素。
讵能然耶。
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
示寂。
戒其徒。
各勉精进。
讣闻。
上悼叹之。
遣官赐祭。
仍敕有司。
具葬仪。
增广其塔并创寺。
赐名西竺
茶毗得舍利盈掬。
莹洁如珠。
既葬。
其徒桑渴巴辣
进其遗像。
上亲制赞词书之曰。
托生东齐。
习法西竺
立志坚刚。
秉戒专笃。
行熟毗尼。
悟彻般若。
證明自然。
恬憺萧洒。
事我祖宗。
越历四朝。
使车万里。
有绩有劳。
摅沥精虔。
敷陈秘妙。
玉音褒扬。
日星垂曜。
寿康圆寂
智炳几先。
云消旷海。
月皎中天。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智光字无隐庆云人,不详其氏族。
初出家时,居燕都法云寺,志业敏慧,苦心向学,内外典籍罔不研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汶明 1536 — 16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09 【介绍】: 河间府任丘人字宗齐号次溪
嘉靖四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
右都御史总督陕西,劾罢将帅不任战者,汰尺籍,岁省费十余万。
官至兵部尚书协理戎政
字宗茂当涂人
洪武初召修《元史》,除巴东知县,改南和
(田按:当涂李在季有重名,吴渊颖伯羽文简密严奥,一辞弗苟;仲羽之文丰腴缛丽,五采烂然。
伯羽仲羽
明太祖取太平,耆儒李习陶安率父若出迎,授太平知府,卒官。
有《橄榄集》、《峨渔小稿》、《沙樵杂抄》,惟《橄榄集》著录《明史艺文志》,今亦罕传。
宗茂仲羽之子,与兄宗泰齐名。
宋景濂称文行凝峻,俱为名儒。
又称宗茂之祖叙,父三世俱以文名,祖母姚夫人亦有《梅窗集》。)
维基
李汶1536年—1609年),字宗齐号次溪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官籍,官至兵部尚书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会试第六十五名,二甲第五十四名进士
历官工部主事工部都水司郎中兵部武选司郎中山东按察司副使隆庆六年(1572年)十一月调任河南督学副使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以添注山东副使奉命随刑部左侍郎王宗沐之宣大阅视边务,七月改任云南提学副使
五年正月陕西右参议兼理副使事,十二月陕西右参政八年七月升山东按察使十年正月陕西右布政使七月调任浙江右布政使十一年闰二月升山东左布政使,三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四年升南京大理寺卿十二月以母老引疾乞休。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起为兵部右侍郎二十二年四月协理京营戎政,二十三年四月出为陕西总督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劾罢不善战将帅,裁汰尺籍,每年节省军费十馀万。
二十四年二月西宁镇斩首六百馀级,升兵部尚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照旧陕西总督,荫一子锦衣卫副千户世袭。
二十五年五月叙延镇文武将士功,加太子太保七月太子太傅二十六年十二月录甘镇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二十九年二月少傅七月柱国三十一年九月以一品六年考满,诏加左柱国,给与诰命。
三十三年十一月太子太师,召回京协理京营,三十四年九月以九年考满,加少师太子太师三十五年六月告病三十六年特进三十七年(1609年)卒,年七十四,追赠太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冷谦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湖广武陵人字启敬号龙阳子
隐世为道士
善鼓瑟。
洪武初召为协律郎,协乐章声谱,使乐生习之。
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定乐舞之制。
传谦寿逾百岁,卒于永乐初
启敬嘉兴春波门内人也元中统初刘秉忠沙门海云游读书博学尤深于易至元间秉忠为相乃弃释从儒游霅川赵孟頫常同在四明故相史弥远家观李思训画遂效之深得其趣因以善画称晓音律善鼓琴飘然有尘外想后隶淮阳遇异人授中黄大丹传张氏悟真之旨迨至正间年百馀岁矣颜如童孩值乱避地金陵卖药市中神效骇人复隐居杭州吴山洪武初太常协律郎少卿陈昧学士詹同待制王祎儒士熊太古等定郊庙诸乐章考撰为多有友贫不能自存于壁间画一门门有鹤使细观之则门启入取金玉以出而不觉遗其引他日内库失金守藏吏持引姓名迹捕之因并执谦渴求饮拘者以瓶汲水与之且饮随以足插入瓶中身渐隐拘者惶急曰无害第持瓶至御前拘者如其言帝问瓶中辄应击碎之片片皆应竟不知所在后有人于蜀中见之初作蓬莱仙奕图以遗三丰遁老即张刺挞也永乐三年遁老手提此图以归太师淇园公丘福题其上云冷君名启敬龙阳子其别号也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此卷乃至元六年五月五日为予作者予将访君于十洲三岛恐后人不识奇仙异笔混之凡流故识此今郡城有冷仙祠祷梦者多奇验云余向购其诗不得近从吴门陆生废簏中得其一诗遂录于此刘青田有泉石歌为启敬赋及听冷协律弹琴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敬嘉兴人
洪武初常协律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福
维基
刘福南直隶通州江苏南通)人。
进士出身
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
建文二年,登庚辰进士
正统二年,升任礼科给事中
景泰元年杨善孤身出使瓦剌,又在明景帝不同意的情况下,说服瓦剌太师也先,将明英宗迎回北京;但景帝不悦,传旨以一轿二马迎英宗居庸关,招致朝野不满。
刘福工部尚书高谷上疏:「奉迎上皇,礼不宜薄。
」,则遭到景帝训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家屏明 1536 — 16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6—1604 【介绍】: 山西大同山阴人字忠伯别号对南
隆庆二年进士
编修
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帝颇敬之。
十二年,以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
在阁中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
以继母忧归。
及还朝,神宗已深居不出,家屏一年间仅见帝颜两次,乞休,不报。
十八年阁臣因册立太子事,以去就力争,被切责。
申时行等皆乞去,独家屏在阁,请速决大计。
帝谕二十年春举行,意在搪塞。
家屏即宣示外廷,帝意颇恚。
次年为首辅。
请临朝,请豫教皇储,皆不纳,引疾罢,柄国仅半年。
卒于三十一年岁末。
有《王文端奏疏》、《王文端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忠伯大同山阴人
隆庆戊辰进士历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少保文瑞有复宿山房集
维基
王家屏1536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应州山阴县古城人明朝官员,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谥文端
王家屏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
隆庆二年(1568年)的廷试高中二甲第二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
权臣高拱之兄高捷时任江都御史,贪赃枉法,民怨沸腾,王家屏不顾老友劝阻,直陈其事。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王家屏担任修撰,充日讲官,升侍讲学士
神宗以其博学多才和端庄气质,誉之为“端人”。
王家屏人正直,还表现在对宰臣张居正的态度上。
张居正万历元年(1573年)十年(1582年),一直担任首辅,深得神宗器重,权倾朝野。
谁要想得到高官,必先得居正垂青。
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王家屏也能秉公相待。
张居正生病,朝内大臣都去看望,有的还到寺院祈祷,奉迎至极,唯独王家屏未去。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群臣对他一反常态,倒张的浪潮甚嚣尘上,神宗也撤销了他生前的太师头衔,籍没其家产,而王家屏又能够秉公直言,给予张居正公正的评价。
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任礼部右侍郎,一个月后,升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入阁辅理朝政,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
万历十七年评事雒于仁进四箴谏神宗神宗大怒并预备把他重重问罪,王家屏上书进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
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茍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
神宗听闻后很不高兴,但还是把雒于仁的上书留中不发,从轻发落,雒于仁故而得以善去。
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但后因立储之事与万历帝闹翻。
王家屏执阁六月,间虽短,但给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又“性忠谠,好直谏”,故而颇得朝野赞誉。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三月给事中李献上疏言国本事,被震怒的神宗罢黜,王家屏不惜封还御批力谏而被责骂,后其为群臣求请的上疏中「若徒犯颜触忌,抗争偾事,被谴罢归,何名之有!
」「更使臣弃名不顾,逢迎为悦,阿谀取容,许敬宗李林甫之奸佞,无不可为,九庙神灵必阴殛臣,岂特得罪于李献可诸臣已哉!
」「言涉至亲,不宜有怒。
事关典礼,不宜有怒。
臣与诸臣但知为宗社大计,尽言效忠而已,岂意激皇上之怒哉?
」等言论屡屡激怒神宗,最终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卒,葬于山阴县河阳堡桑乾河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士奇明 1365 — 14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5—1444 【介绍】: 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
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
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
试吏部得第一。
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
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
官至礼部侍郎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
英宗嗣位时方九岁,内廷有异议,赖士奇推戴,浮议乃止。
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
卒谥文贞
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寓,以字行,泰和人
建文时以辟召入翰林永乐初编修入直文渊阁累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太师文贞沙羡石台东里诸集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
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编纂官
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
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
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
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
正统初
少师
卒赠太师谥文贞
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
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
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
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
」亦不尽没其所长。
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
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
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
所以宣尼训,服远文德。
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
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
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
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
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
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
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
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
卢陵杨士奇
」右诗见杨氏《世美录》。
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
于是王忠毅公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
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
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
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
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
《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
其三则皆曰含誉。
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
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
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
其日丁亥,名瑞在酉。
大星如丸,九斿之旁。
有彗若射。
金玉其煌。
厥名含誉,太史敷奏。
百辟嵩呼,贺祥献寿。
皇德仁圣,谦让是崇。
归功穹祗,归功祖宗。
归功圣母,亦及臣子。
伸命饬励,敬哉勿怠!
」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太宗北京,有白鹊之瑞。
行在礼部行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
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
」因命改益。
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
」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
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
」适内使陈昂进禦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
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
东里问:「昆山屈昉,何如人?
永年茫然无以对。
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
永年惭赧而退。
及还任,乃求识之。
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应,除南海县,卒官。
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
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
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
」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
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
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诗薮》:永乐中,杨文贞文敏胡文穆金文靖皆大臣有篇什者,颇以位遇掩之,诗体实平正可观。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
」似讥其稍涉浅显也。
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
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
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
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
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
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
』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
』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
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
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
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
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
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
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
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
』」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
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
好鸟好花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
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
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
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
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
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
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
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
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
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
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
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
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
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
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
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
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孔易笔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夏原吉明 1366 — 14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6—1430 【介绍】: 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
洪武二十三年举人
太学,擢户部主事
永乐初尚书,主持浙西、苏、治水事。
布衣徒步,日夜经划。
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
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
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
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
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
汉王高煦反,原吉杨荣劝帝亲征平叛。
宣德五年,卒官。
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
卒谥忠靖
有《夏忠靖公集》。
维哲湖广永乐中尚书谥忠靖
原吉字维哲湘阴人
以乡荐入太学,授户部主事,坐事系狱。
仁宗立,复官,进少保,兼太子少傅
宣德五年卒,赠太师谥忠靖
有集六卷。
(《四库总目》:原吉以政事著,不以文章著,然致用之言,疏通畅达,犹有醇实之遗风。
田按:忠靖诗悫质有味。
《谕饥乌》云:「饥乌来屋头,轩然振双翼。
哑哑向我啼,其意欲得食。
我行顾我厨,馀𩝠颇云积。
足可疗乌饥,尽与非所惜。
缘以目前人,困乏动千亿。
况此所馀𩝠,粒粒出民力。
我食尚怀愧,饲乌宁不惕。
饥鸟勿此啼,山林有
」蔼然德入之言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如幻
如幻
闽人也。
林氏子。
少为儒。
以事忤督学使者。
拂衣而出。
庐山
遍融和尚落发。
遍融晦迹众中。
为常住斫柴。
亦斫柴。
遍融之京为国师
从之京。
名起诸公卿间籍甚。
后散去。
姑苏南海楚蕲黄间。
所到说法。
从之者如云。
万历己卯
九峰讲涅槃经。
楚藩臬大夫往询之。
时弟子有私卖田数亩。
为常住者。
以所置券。
请印于当道。
闻之曰。
非我法也。
一夜遁去。
诸弟子莫知所之。
当道闻之。
益重。
为人。
生平无嗜好。
人有所施。
辄以施人。
每行手持一钵。
肩担一袈裟。
赤脚麻鞋。
不厌艰苦。
与人言佛法。
滚滚如大海水不可竭。
又善谈名理皇极经世性理诸书。
一生不见喜怒之色。
复来九峰
讲楞严。
郭祭酒正域
从之问道。
言甚相得。
后入庐山
讲法华经。
一日端坐示疾。
弟子请偈。
曰。
浮生本无偈。
痴人迷梦踪。
虚空无面目。
面目问虚空。
弟子曰。
灵骨可更之蕲乎。
曰。
爱重娑婆苦。
无情极乐仙。
何须怀旧影。
寂照满三千。
言毕而逝。
时年五十九。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如幻字勉庵姓林氏,蒲田人也。
父环,家世儒术,望崇乡里。
生而倜傥,负奇气。
幼习帖括,善属文词。
年十四,即列诸生,有声庠序。
里有夏生治时者,通内典。
与游从最善,一日谓曰:“君唇掀齿露,非寿者相。
惊问:“何为而可?
”生曰:“闻之诵观音大士,祷无不应,持其号久,自当验。
遂依持,勤恳三载,而容貌改观,威仪简重。
未几,倭夷寇闽,父母俱丧于兵。
大泣曰:“人命固如是乎,何恋恋乡井为?
”遂拂衣,遨游江湖间二载,入庐山参遍融,融问曰:“大德何处人?
来欲何为?
曰:“小子闽人,为求长生。
”融曰:“有长必有短,何不学无生?
”曰:“何为无生?
”曰:“汝试剃除须发,屏息诸缘,咬嚼一句无义味话,久久自得下落,乃可为尔道无生。
即染剃,因名如幻,相与依栖,时年已逾冠矣。
顷之,乃之蕲水马牙山参无为藏主,居三载,退而隐处斗方山中,五易寒暑。
策北游上都,依暹理两宿,听诸经奥义,皆深器之。
已而有田将军者,蕲人也。
见其雅量,因漫之以世谛,笑谢曰:“海龙肯入沟渠。
”遂拽杖归九峰衲子骈集,每以《楞严》为众发明心要。
翰林郭公正域以居母忧,谒九峰,甚相得。
因进而请曰:“窃见当世谭禅者,动以棒喝机锋为向上自多,及察其操存,则犹有未尽者,又不若守教乘,精戒律,离欲苦行,以慈利物之为得耳。
曰:“然非禅之过,乃学禅之过也。
奈何去圣愈远,法门日衰,诚若公言,可为流涕。
律身清苦,生平无嗜好,人有所施,辄以施人,每有所往,唯一钵三衣。
楚藩沈君与交最密,弟子欲置香火地,以券白沈公。
闻,乃大斥之曰:“方寸福田不力耨,区区安向沈官人乞请耶?
”乃拽杖去九峰,走武曲,憩吉阳寺,闭关诵《华严经》三载。
潭州三角山,为马祖门人总印所辟,不数年焕然一新,法席大振。
一日谓众曰:“赵州八十尚行脚,我岂乏草屩一具邪。
”遂拂袖之匡庐,入黄龙寺,留讲《楞严》至二卷终,谓众曰:”姑舍是无论,且有末后与大众商量。
”即示恙,六日告终。
众请留偈,曰:”辞世本无偈,痴人觅梦踪。
虚空无面目,面目问虚空。
”弟子又问: ”灵骨可更之蕲乎?”曰:”爱重娑婆苦,无情极乐天。
何须怀旧影,寂照满三千。
”言讫遂逝,寿五十有九,腊三十
门人火浴,以骨瘗于黄龙山释德清为之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贤明 1408 — 14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河南邓州人字原德
宣德八年进士
授验封主事
少师杨士奇欲一见,竟不往。
正统时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初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
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旋进尚书
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
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以惜人才开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
卒谥文达
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原德邓州人
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
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
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
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
寻复官,进太子太保
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卒赠太师,谥文达
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
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
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
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
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
既而三人皆去,惟独留。
人以为兆。
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
约开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遂设燕以赏之。
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足以当之。
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
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金城黄谏詹事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
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
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
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芍药用东、、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延儒明末 1593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常州府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崇祯初大学士,参与机务,善伺意旨,帝甚信任。
实庸懦无才略。
清军逼近畿,自请督师,驻通州不敢战,谎称奏捷。
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尽。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吏部刘宗周都察院范景文工部倪元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太师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闻渊明 1480 — 15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3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
弘治十八年进士
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
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
夏言为首辅,亦以后辈视之。
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静中石塘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弱冠为诸生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旦日遇公与梦合中进士刑部主事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卒谢罢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败对簿尚不服公执笔数之曰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遂语塞伏诛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上计有墨吏二人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公执不可竟斥之历南通应天府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两君从公请舟往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两君为色沮寻改尹顺天太常卿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再进南刑部尚书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公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九庙灾公上疏自陈拟旨令致仕去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卒留之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刑部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五年吏部尚书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及夏坐法而严嵩当轴益横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庄简祭葬有加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初迁南刑部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公不答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对曰无如蹇忠定王忠肃公曰固也耿文恪方可否事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而晚年未得尽其天下犹惜焉
维基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
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
杨一清管吏部时,调稽勋员外郎
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
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后改任顺天府
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
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
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
召为刑部尚书
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
闻渊耿直,但嫌过于独断。
曾参与“大礼议”之争。
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
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
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
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彭时明 1416 — 14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6—1475 【介绍】: 江西安福人字纯道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次年,即入阁预机务。
辅政近三十年,颇能持正存大体。
后与万安同在内阁,主张多不见用。
成化中,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卒谥文宪
有《可斋笔记》、《彭文宪集》。
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戊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王监国,入阁须机务。
侍读,忤旨,不与阁事。
寻迁左春坊大学士,再迢太常少卿
天顺初,仍入阁兼翰林学士
成化初,进吏部侍郎,再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改吏部,进少保
卒赠太师谥文宪
有《文宪集〉四卷。
维基
彭时1416年—1475年),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
江西承宣布政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
明朝状元,政治人物。
生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一甲一名进士及第状元)。
景泰年间,授翰林院修撰,入阁为阁老之一,但因守制回籍。
英宗复辟,免除受难。
天顺元年徐有贞得罪,岳正许彬相继被罢免。
入阁,太常寺少卿兼兼翰林院学士
天顺年间,与李贤(当时明朝首辅)、吕原为当的宰辅,政兴治良。
天顺八年,又建议礼制,因而又升为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成化年间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十一年,《英宗实录》成,累官至太子少保李贤陈文相继过世之后,成化四年四月成化十一年三月间,为明朝首辅。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卒,赠太师谥文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象乾明 1544 — 16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44—1626后 【介绍】: 山东新城人字子廓一字霁宇
隆庆五年进士
佥都御史,代李化龙经理播州
宣府巡抚七年,边境无事。
累官兵部尚书崇祯初总督宣大山西军,挫败虎墩兔。
权警有胆略,威名著九边。
维基
王象乾1546年—1630年),字子廓号霁宇,祖籍山东诸城县大营(今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大营村),新城县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官至兵部尚书
王象乾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隆庆四年1571年)乡试中举,隆庆五年1572年联捷进士,任山西闻喜县知县
万历五年(1577年),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升职方司员外郎
万历十一年,授兵部武选郎中
后外放保定府知府
万历十四年,升任河南副使
万历十七年,改河南右参政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升任山西右布政使
万历二十二年,授宣府巡抚,兼右佥都御史,后升右副都御史
万历二十八年,兼兵部右侍郎次年左侍郎,同年总督川湖贵州军务、兼任四川巡抚
万历三十六年,授右都御史总督保定等处。
万历四十年,授兵部尚书,因多年镇守蓟辽,治军有方,威震九边。
同年加太子太保
天启元年,升太子太傅
后屡次加封少傅少师太子太师
因边境多事,崇祯元年(1628年),83岁时再起为宣大总督崇祯三年1631年)卒。
太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惟政洪济大师
惟政 松云洪济大师 壬辰变后。
为义僧将。
阵于岭南
倭将清正
要与相见。
松云入倭营。
贼众列立数里。
枪釰如束。
松云无怖色。
清正从容谈笑。
清谓松云曰。
贵国有宝乎。
松云答曰。
我国无他宝。
唯以汝头为宝。
清曰。
何谓也。
答曰。
我国购汝头。
金千斤邑万家。
非宝何。
清正大笑。
倭奴自壬辰后。
不敢通和
至癸卯来请信使。
人皆愤惋。
而朝廷恐其生□。
山人往试贼情。
山人遍□别章于[打-丁+普]绅间。
余赠之曰。
盛世多名将。
奇功独老师。
舟行鲁连海。
舌聘陆生辞。
变诈夷无厌。
羁縻事恐危。
腰间一长釰。
今日愧男儿(芝峰类说)。
万历壬辰
居金刚山店寺。
倭兵大至。
与同舍僧。
避冠深谷间。
有僧往觇。
倭入店寺。
缚居僧数十人。
索金银诸宝。
不出将杀之。
惟政闻之。
欲往救之。
僧皆挽之曰。
吾师欲为同舍僧救其死。
其慈悲莫大。
然探虎口将虎须无益。
只取祸耳。
惟政不从。
入乱兵中。
傍若无人。
倭兵怪之。
沙门
诸倭或坐或卧。
釰戟交锻。
故不拜揖。
不顾眄。
不留行。
曳筇挥手而入。
倭熟视而不之禁。
历山影楼。
至法堂下。
僧皆缚在两庑下。
惟政而泣。
惟政不之顾。
有倭在禅堂外治文书。
如军目者。
政立观。
倭兵亦不禁呵。
观其文字不可晓。
直上法堂。
诸倭将皆列椅而坐。
惟政乘手不为礼。
彷徨纵观之如痴人。
有一将以文字问曰。
尔解字否。
惟政曰。
粗解文字。
又问之曰。
尔国尊七祖乎。
惟政曰。
六祖
焉有七祖。
曰愿闻之。
即列书六祖视之。
倭将大异之曰。
此寺有金银诸宝。
尔可尽出之。
不然当杀之。
惟政曰。
我国不宝金银。
只用米布。
金银诸宝。
举一国所罕有。
况山之僧。
只事供佛。
菜食草衣
或绝粒餐
或乞食村闾以为生。
岂有蓄金银之宝。
旦观将军能知佛事。
六祖
法全以慈悲不杀为上。
今观无罪愚僧。
缚在庑下。
责以珍货。
彼一筇千山。
寄食民间。
以度朝夕者。
虽刲身粉骨。
岂有一寸宝。
将军活之。
诸倭传示其书动色。
顾下卒云云。
下卒趍下堂。
尽解两庑二十馀僧。
惟政又挥袖曳筇而出。
倭将以大字书大板。
沙门曰。
此寺有知道高僧
诸兵勿更入。
即罢兵而去。
自此倭兵更不入店寺。
朝廷除政僧将。
统营入道僧军。
出入倭阵。
以游说为任。
尝入贼阵。
见倭将清正
清正曰。
尔国何宝最贵。
惟政曰。
吾国无所宝。
所宝惟将军之首也。
清正强笑。
而中实惮之。
乱既定。
奉朝命入日本国
家康以云绵子二万斤与之。
辞不得。
尽与对马岛主智正而归。
及朝廷重修庙阙。
政鸠一国僧军以助役(于于野谭)。
壬辰之乱。
倡义击倭。
虏获甚多。
上特拜僧大将
名满两国。
乱定后。
源家康为日本关白
请信使于我朝。
人皆愤惋。
而朝廷恐生边衅。
惟政日本
以试贼情。
倭素重其名。
欲试其节。
胁之使降。
政曰。
吾奉命于吾王。
通使于邻国。
尔等不宜侵凌。
吾膝不可为汝屈。
倭又大炽炭火。
烈若红炉。
使政投入火中。
政不动颜色。
立向火边。
若将跃入者。
天忽下雨如注。
火即自灭。
倭见之以为神。
遂罗拜曰。
天佑如此。
大师真生佛也。
即以金轿舁之。
自是虽如厕时。
辄舁奉之将送。
关白以大师所欲。
吾必敬承。
试言之。
政曰。
山人本无欲。
唯愿还我国佛画一帧。
关白曰。
敝国虽小。
尚多重宝。
何舍此而取彼。
政曰。
此佛甚灵。
可以祈风祷雨。
可以禳灾致祥
故愿还也。
关白下齐声言曰。
大师亦能呼风唤雨。
何必求还佛帧。
政不复强迫而归。
自是倭奴不敢复喝。
至今购得松云笔迹。
必以重价贸之。
惟恐失之云。
大丘八公山
古有一道买大[绲-比+月]八疋。
于燕市。
联作一幅。
欲画丈六金身为帧。
周行八道。
广募能画者。
数年不得。
适值枫岳僧大张水陆。
僧俗咸聚。
无虑数千人。
化主僧遍告众。
愿得画佛手。
莫有应者。
坐末疲癃一僧。
应募自出。
与之偕归。
斋沐而请。
僧曰。
此事满三十日乃成。
吾处于佛殿隐身而为之。
慎勿觇视。
涂其四壁。
使无孔隙。
存纳饭一窍。
三日一纳。
而纳时亦勿邪睇。
犯主僧依其言不敢窥。
至二十九日。
自料虽未满一日。
画必已就。
暂流眄而视之。
画师惊。
掷笔起立曰。
画不就矣。
即有黄雀。
出自饭孔而飞去。
影响寂然。
化主僧怪而入视之。
画佛已就。
而一足未就。
仍画著鸟迹而去。
其帧挂于桐华寺。
凡有水旱疾疫。
必祷此佛。
神验如响。
壬乱时。
倭奴窃偷而去。
松云此请还。
而竟不得(并旬五志)。
自经倭变之后。
隐遁于伽倻山海印寺
甲辰正月二十三日
法师西山涅盘。
奔丧至京郡扬根娱嫔驿。
被上命招。
未由奔表。
乘驲至京师
上下教曰。
咨尔惟政
狂彼倭𡨥。
采我仇雠。
而六载兵尘。
万民忧苦。
予心不安。
尔其往见倭酋。
详探贼情。
通和好而还也。
太师拜命而退。
即治行李。
是年春三月初四日启程。
具威仪[咒-几+尤]服资装。
礼待之节。
一依使臣前例。
二十日东莱
候风登舟渡海。
自对马岛。
复开洋前进。
数月而达倭都。
倭人盛仪待。
去都三十里。
设锦绣步幛。
左右列立金银屏
屏间尽写倭国人所制诗辞。
于道上瞥然看过。
悉记其诗。
及至馆。
与倭接伴使。
论其国中诗品。
辄能尽诵屏间诗。
无一差错。
使者惊异之。
告于其王。
其王欲诚其道术。
掘坑十馀丈。
要象毒蛇充入坑中。
布琉璃其上。
使郡形毕露。
有若纵横于流水之面者。
令人𢥠然。
入坐。
亦疑其为水。
掷念珠知其琉璃。
而后入坐。
倭益服其智。
翌朝将见于倭王。
倭王立铁马以通路
其下炽炭火四围。
使缘铁马而入。
即西向默祷。
青天白日。
有片云来自朝鲜
雨旋下。
炭火皆灭。
倭君臣见者。
莫不惊怖。
曰此神僧也。
生佛也。
上品金辇舁入内庭。
事之。
言所皆从。
盘游郡国。
赏玩山川。
周游倭境。
尽探其国物情人心。
至乙巳四月将还。
王及群臣上下。
各奉货宝为赆。
悉却不受。
首言交和宁国之事。
清正之头。
次及刷还我国被虏人民。
倭君悚然。
即令刷出。
壬癸来被虏者。
男女并三千馀口。
具舟粮送。
使与俱还。
七月十三日还京祗肃。
上大加褒赏。
特赐一品秧。
不得已入谢恩命。
三日乞退还。
入伽倻山云(僧就惠所记)。
甲辰春
倭人智正来。
恳乞通信。
命僧总摄惟政
日本详探贼情。
政渡海托盘游诸国。
玩赏山川。
倭人益奇之。
肩舆邀请。
殆无虚日。
至大坂。
首言交和宁国之事。
次及刷还我人之言。
家康为。
壬辰之役。
吾实未见。
两国无事。
相安太平。
不亦可乎。
即令刷出被虏人民。
使与俱还。
要时罗事敀曲。
惟政曰。
我国与日本
虽是万世不忘之雠。
而交邻之约素不负汝。
一倭有何关胜败。
而兵退之后。
谋杀往来之使乎。
其年某月。
要酋回自中原。
我国如前接待。
同年某月日护送予釜山
今已累年。
本以此归咎。
是必讳隐要开衅隙。
不然。
扁舟沧海。
应有漂溺之患耳。
倭首等犹为然。
更不言要政再来。
乙巳四月
惟政将还。
历探倭情。
具报朝廷。
兼请回泊之日。
宜令舟师诸将。
聚屯釜山
以壮军容。
俾严护行诸倭之瞻视云云。
是日统制使李庆浚。
领舟师赴釜山
风送未及。
竟误师期。
惟政刷还人三千馀口。
季庆浚。
使之从便分送。
浚分付诸船将听其所愿。
船将等利其男女争先恐后。
絷之维之。
甚于抢掳。
或问所系。
而不能答。
则并称己奴。
美女则缚其夫投海。
而任作己物。
如此者非一。
怨声传播。
天高听卑
即罢李庆浚。
李云龙代之。
因令各道水使。
摘发边将之恣行者。
水使等视以文具。
竟不发告云进(士赵庆男经乱录)。
瓶锡空山。
索然若枯死木灰。
何其静也。
一日杖釰而起。
斫贼如麻。
何其勇也。
吾不信佛氏之有体而无用也(赵显命撰真赟)。
僧将惟政
方欲修葺龙起山城。
而患其私力不足。
本道巡察使
随便助力。
且觅给种子使。
惟政率其军百馀。
屯田山下。
为积粟之[言*(〡/下)]事(惩毖录)。
五月
僧将松云
还自日本
刷还被掳人口一千馀名。
分载四五十船。
与倭人智正同还。
松云一名惟政
任姓
密阳人。
先世士族。
松云出家为僧。
颇能诗。
善真草。
有名丛林中。
壬辰住金刚山。
一日倭兵乱入。
寺僧奔窜。
松云独凝坐不动。
倭异之。
环立合掌致敬而去。
其秋余在安州
通文各道。
无论僧俗。
令起兵勤王。
文到。
松云展文佛榻上。
率其类涕泣。
遂收僧兵千馀入平壤
结阵于林原坪。
与倭战。
自是长在军中。
又尝再入清正营中论说。
意气激烈无畏慑。
前年朝廷命往日本
游山。
探贱中消息。
人皆危之。
松云恬然无难色。
主是乃还(西厓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马文升明 1426 — 15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1510 【介绍】: 河南钧州人字负图
景泰二年进士
御史,为领台事之王文、王翱所倚重,历按山西湖广
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惮之,有所收敛。
成化初巡抚陕西,助总督项忠镇压满四起事。
左副都御史
入为兵部右侍郎
十四年,陈铖在辽东以掩杀冒功激变。
文升驰往宣玺书抚慰,事得平息。
后为中官汪直所陷,谪戍重庆卫
败,再起巡抚辽东
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弘治初兵部尚书,严核诸将,罢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功在边塞。
十五年吏部尚书
孝宗死,承遗诏汰传奉官多人。
正德二年,以朝政移于中官刘瑾,连疏求去,归。
卒后逾年,起义军赵燧部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而去。
刘瑾败后,追谥端肃
有诗集、奏议。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负图钧州人
景泰辛未进士,累官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傅,再赠左柱国太师谥端肃,有集。
维基
马文升1426年—1510年),字负图号约斋,晚年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景泰辛未进士,历仕五朝。
弘治间担任兵部尚书多年。
官至吏部尚书
谥端肃
景泰天顺朝原籍禹州,后落籍虞城,文武全才。
马文升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七岁开始读书,了解大义。
年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
景泰二年(1451年),考中进士吏部尚书王直惊异其才。
次年选授监察御史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业绩显著。
后返回京师负责各道的奏章。
母丧期满后越级升为福建按察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吉明 1427 — 14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1493 【介绍】: 保定府博野人字祐之号约庵
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士,授编修
宪宗即位,召撰《英宗实录》,进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累迁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为人精于营私,常受言官攻击。
弘治初,以深受信用,乃数兴大狱,贬斥异己。
孝宗颇有所觉,乃于弘治五年,讽令致仕。
卒谥文穆
维基
刘吉1427年—1493年),字祐之号约庵京师保定府博野县(今河北省博野县)人。
宪宗成化年间著名的“纸糊三阁老”之一。
虽屡遭弹劾,却稳居内阁长十八年,人称“刘棉花”。
孝宗初期,为首辅。
卒赠太师谥文穆
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进士
先任庶吉士,授编修
《寰宇通志》成,进修撰。
天顺四年侍讲读于东宫
(曾为明宪宗的老师)刘吉工于心计,左右逢源,锐于结党营私,时常被言官所批评攻击。
内阁十八年,人称之为「刘绵花」,就是说其“耐弹”(不惧被弹劾)。
明宪宗即位刘吉的官位由侍读侍读学士、到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刘珝一同被任命入阁,兼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
(纸糊三阁老形成)明孝宗出閤,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武英殿大学士
久之,进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寻加少保太子太傅
孝宗继位后,当万安尹直先后致仕后,刘吉便为首辅。
为了怕被言官批评攻击不断,还建议提拔很多言官,如贺钦强珍等数十人,作为拢络手段;但是还是有人不领情,还是不断批评,如林俊张升曹璘欧阳旦方向、陈嵩等。
刘吉针对这些,非常气愤,于是与太监蒋琮合作,驱逐了许多大臣、御史
之后,中外侧目,言者就渐渐不敢批评。
孝宗初登位期间,刘吉结合道士,颇受宠信,初即位进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及《宪宗实录》成。
又进少师、及华盖殿大学士(全衔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史总裁经筵事)。
刘吉柄政久,权势烜赫。
孝宗初倾心听信,后眷颇衰。
但是刘吉始终没有离去的意愿。
弘治五年孝宗封后弟为伯爵,命令刘吉撰编诰券,以便册封。
刘吉却说一定要先封二太后家子弟之后才可,惹得孝宗不悦,遣中官太监到他家,讽刺叫他致仕辞官,才上章引退。
刘吉怀疑过批评他的言语是出自于落第举子,还因此提出建议政策,举人三试不第者,不得复会试。
还好当时刚好在会试期,举子已群集都下,礼部还是先让举子考试,等之后再执行政策。
后来刘吉致仕,这个政策还是没有执行到。
刘吉回乡之后,逾年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溥明 1428 — 14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8—1499 【介绍】: 宜兴人字时用号谦斋
景泰五年进士
编修
宪宗时,累官为吏部侍郎
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礼部尚书
弘治五年,为首辅,与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心辅治。
官终华盖殿大学士
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
屡遇大狱及逮囚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
以目疾乞归,卒谥文靖
字时用宜兴人
景泰甲戌第二人及第,授编修
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拜礼部侍郎,改吏部,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礼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寻进华盖殿大学士,加少师太子太师
卒赠太师谥文靖
有《谦斋文录》四卷。
维基
徐溥1429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直隶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
景泰甲戌榜眼及第,历仕四朝,弘治初年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徐溥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自幼天资聪颖,每日将黄豆、黑豆分装两瓶以自省。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应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会试第五十五名,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宪宗时,迁太常卿翰林院学士
成化十五年(1479年)礼部左侍郎,又改吏部左侍郎
孝宗时,晋升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旋进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五年刘吉罢免,徐溥内阁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
徐溥为政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其他内阁成员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力辅政。
当时,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
徐溥等称不宜赏赐内臣
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崇王来朝,等与尚书倪岳谏劝阻事,明孝宗批准。
之后亦上疏劝阻进军安南
同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
之后因年七十岁,请求退休,不予批准。
后诏风雨寒暑免朝参。
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师太子太师,进华盖殿大学士
以目疾乞归。
帝眷留,久之才批准,恩赉有加。
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谥文靖,赠太师
徐溥天性凝重有度,在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
他人有过错,均为之掩覆,并屡次调解大狱及逮系言官。
明孝宗多采纳其言。
人称“四朝大学士”。
曾拥有《清明上河图》。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畅旦
字晋叔建安人太师荣曾孙。
弘治庚戌进士,授吏部主事
员外郎中,迁太仆少卿,改太常
以忤刘瑾温州知府,迁浙江提学副使,历应天府顺天府,擢礼部侍郎,改户部,督京通仓。
出理饷甘肃,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寻掌南院,进南户部尚书,改南吏部,诏拜吏部尚书,未至勒致仕。
有《惜阴小稿》。
田按:三杨子孙尚书最为通显
嘉靖初桂萼张璁以议礼骤贵,极言不可。
吏部尚书乔宇罢,召以代,未至,为给事中陈洸所劾,勒致仕。
时议颇不直
武城闻致仕之召,赋诗云:「北客忽传新命下,中流急放一舟还。
浮名已谢云霄上,公道犹存天地间。
老遣情怀聊藉酒,闲携杖履即登山。
应知此外无馀事,寂寂松阴昼掩关。
」具见恬淡之志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福登明 1548 — 1620
福登
别号妙峰
山西平阳人
姓续氏
春秋续鞠居之后也。
七岁。
父母值凶岁死。
无敛具。
荐席而已。
师无依倚。
为里中富人牧羊。
十二出家。
十八携钵至蒲坂
先是。
山阴
文昌阁于郡之东山
僧朗公居之。
师至。
日行乞于市。
晚投宿于阁中。
适王出游。
见之问
告之故。
王曰。
当善视此子。
他日必成大器。
遂留为弟子。
会地大震。
师被压不死。
王闻奇之。
谓师曰。
子幸免大难。
何不痛念生死大事乎。
遂入中条山
闭关习华严观。
取刺棘贴四壁。
不设床坐。
日夜鹄立棘中。
如此三年
稍有开发。
乃作偈一首呈山阴
山阴叹曰。
此子见处早如是。
不折之。
他日或狂。
因取宫人敝屣。
割其底洗净。
封寄之。
附一偈曰。
这片臭鞋底。
封将寄与你。
并不为别事。
专打作诗嘴。
师见之。
即对佛作礼。
以线系于顶上。
自此绝无一言矣。
三年破关往见王。
则具大人相。
王甚喜。
乃曰。
子虽知自己本分事。
但未闻佛法。
恐堕邪见。
介休山中。
有法师讲楞严。
促师往听。
受具戒。
作务而听。
年二十七也。
时王深敬三宝。
居尝自恨不能瓢笠远游。
一日谓师。
为僧不游方。
如井蛙耳。
南方多知识。
子宜往参。
归来可当老夫行脚也。
师遂行。
遍历丛席。
南京天界。
无极老人座下。
净头
打扫粪秽。
洗涤筹杖。
众怪其处洁净异尝。
净头道者
莫知为谁。
憨师。
时为副讲。
侦之累日始得之。
与纳交。
且期同行参访。
不旬日觅之。
已潜行矣。
师归见王。
王喜问所参何人。
师具述之。
师意在居山。
复入中条最深处。
诛茆吊影。
辟谷饮水者三年
大有开悟。
王日重三宝。
南山建大梵刹成。
强出师居之。
且欲求北藏经。
欲师亲往。
师住山日久。
发长未剪。
乃俗扮入
藏板贮大内
非奉旨不可得。
且久闭不发。
师得之如掇焉。
时憨师。
先已至都下
忠法师讲法。
师于马上识之。
下马相劳苦笑。
谓憨曰。
视我何如。
憨曰。
本来面目自在。
因拉憨随藏出京。
曰。
子之宿愿耳。
遂入五台龙翻石。
冰雪堆中。
得老屋数椽。
共栖之。
师夜游五顶。
遣昏散。
日刺舌血。
书华严经。
完起无遮大会。
结文殊万圣缘于塔院寺
凡一百二十日。
九边八省白。
赴会者路踵相继。
法筵之盛。
前所未有也。
两宫贤师德
温旨屡降。
私念大名之下难久居
因入芦芽结庵。
将终身焉。
圣母求师得之。
为建大华严寺于芦芽绝顶。
命师居之。
更造万佛铁塔七成。
紫柏尊者。
手书法华经一部。
安奉其中。
寻奉慈圣懿旨。
送藏云鸡足山
道出峨眉
礼银色光。
密矢铜殿之愿。
人弗知也。
自滇还山阴
请修万固寺大殿
殿高十三丈。
阔九丈。
渭河病涉。
行者苦之。
大中丞李公。
请建桥其上。
师住二年。
修桥十三孔。
复受请建宣府大河桥两重。
重三十二孔。
大河。
自胡地入中国。
水势汹涌。
最难为力。
师竟成之。
有若神助焉。
二桥与殿。
所费数百万金。
师寔空手无一文。
信施云集雨合。
莫知所从来。
福缘成就。
殆不可思议也。
既还芦芽。
开石窟于宁化所
窟深广高下。
各三丈五尺。
镌华严世界十方佛刹图。
万佛菩萨像。
精巧细密。
遂成一大道场。
沈藩见而喜曰。
胜因成就。
好息心住山矣。
师白峨眉未了之愿。
王乃𢌿万金于师。
取栈道入
王中丞象乾
总制其地。
迎师问心要。
因笑谓师曰。
三大士兄弟行也。
师于普贤如此。
不虑观自在文殊。
谓师不平等耶。
师曰。
贫道不过空拳。
效奔走耳。
若如所云。
有公力大人在。
王曰。
唯唯。
师一言而三铜殿岿然矣。
随殿各有渗金诸像。
峨眉五台各一。
普陀者不果行。
安置南京华山
两宫颁旨。
三山护持。
复举七处九会道场。
台山永明寺
庆赞之。
嗣后建太原之塔。
阜平之桥。
又辟茶药庵于龙龙关
上亲书其额。
又修滹沱河大桥
长五里。
修省城大塔寺。
寻还台山
料理所建上下道场。
立为十方丛林。
不留法属一人。
万历庚申八月
赐金佛绣冠千佛磨衲紫衣。
真来佛子之号。
是冬十二月
示微疾。
群鸟悲鸣。
异光匝地。
师乃集众开示毕。
端坐而逝。
年七十三。
腊五十一。
讣闻。
两宫遣中尝侍致祭赐葬于永明西冈
立塔焉。
慈宫。
别赐举葬之费。
师貌不胜衣。
语不出口。
始以小王助道。
终致圣天子圣母诸王为檀越。
凡所营建。
应念云涌。
投足所至。
遂成宝坊。
动费辄累钜万。
悉听能事有实行者主之。
萧远自如。
一衲之外无长物
飘然若浮云之聚散。
孤鹤之往来。
苟非深證唯心。
遇缘即宗。
其能尔耶。
侍御苏云浦
尝问道于师。
深有契于心。
乃曰。
人以妙师。
为福田善知识。
而实不知其超悟处也。
大司马汪伯玉
尝谓憨师。
方今无可为公师者。
妙峰耳。
故憨师。
倾心服之严事之。
亦无两人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释福登字妙峰
姓续氏平阳人,续鞠居之裔也。
生秉奇姿,唇掀齿露,鼻昂喉结。
七岁失怙恃,为里人牧羊。
年十二祝发,携一瓢至蒲坡,行乞村市,夜栖文昌阁庑下,阁为山阴王所建。
一日,王晨出游,值裴回阶间,见而异之,谓阁僧曰:“是子五官皆露,而神凝骨坚,他日造诣,殊未可量,曷善视之。
”顷之,地大震,屋宇倾覆,压于下,三日不死。
王闻,益奇之,因修中条栖岩兰若,使居焉。
乃闭关习禅,取棘剌列四旁,以绝依倚,不设床坐,尽夜鹄立,三年心忽开悟。
始至介休山,听讲《楞严》,遂受具戒。
策杖南走,遍参知识,浮南海礼普陀而归。
复于中条深处,诛茆辟谷,日饮勺水。
又三年,大有会心,山阴王建梵宇于南山,延登居之。
每念二亲,幽灵未妥,卜吉迁葬。
剌舌血书《华严经》一部,欲报劬劳,藉感人天。
复下山设无遮大会,结文殊万圣缘。
明神宗御极,皇储久虚,遣官武当,祷祈请乞,礼视高媒。
闻之乃曰:“吾徒凡所为,皆为国报本,今宜专诚尽忠,为皇上祈子。
”乃启会至百二十日,九边八省,缁白奔赴者,道路不辍。
事毕,一钵飘然,结庵芦芽。
期年,皇长子生。
奉敕就芦芽华严寺,造万佛铁塔于山巅,加赐金帛,命往秦晋中州饭僧已,忽念故山,往修万固寺,三载,塔殿楼阁,焕然一新。
渭川河水病涉,宣府西院议建大河桥
应命至,度之,水阔沙深,乃桥二十三孔,亦竟成。
尝愿范金成三大士像,以铜为殿,送三名山,各就其显化之地祀焉。
己亥春,杖锡潞安,谒藩王
王适造渗金普贤像,送峨嵋。
铜殿事,王问:“费几何?
曰:“每座须万金。
”王欣然,愿造峨嵋者,即具缁重,送荆州,听其监制,用取足于王。
殿高广丈馀,渗金雕镂,诸佛菩萨像,精妙绝伦,世所未有。
殿成,送至峨嵋。
大中丞霁宇王公抚蜀,至,请见,问心要有契,公即愿助南海者。
乃采铜于蜀,就匠氏于荆门,工成,载至龙江
时普陀僧力拒之,不果往,遂卜地于南都华山,奏圣母赐殿宇安置,遂成一大刹。
乃造五台者,所施皆出于民间,未几亦就,乙巳春躬送至五台,议建台怀显通寺
上闻,遣御马太监王忠,圣母遣近待太监陈儒,各赉帑金往视,卜地殿安奉。
丙午夏五月兴工鼎新,创立大殿,前后六层,周匝楼阁,重重列耸,规模壮丽,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
工竣,先事蛾嵋,继事南海
会倭夷搆难,海氛未靖,中途而止。
乃三卜三吉,至得宝华山,诣京都奏请,特敕许之,赐予有加,慈圣太后更赐造寺金及藏经、佛像、幢幡之属。
落成乃之五台,鸠工庀材。
帝与太后复赐内帑寺赐额,华严七处九会道场,所费悉出内帑
五台山路崎岖,行者苦之,至是平铺石片,三百馀里,溪有津梁,道有亭院,以相接待,迄今利赖。
造桥于阜平县,赐名曰“普济”。
筑庵于龙关外,敕曰“惠济院”。
渴饮病医,皇慈施舍,岁费帑金。
御书著妙峰额之于院,随颁龙藏,起阁供之。
更创七如来殿。
又于阜平立长寿庄,为太后祈福,殿阁七层,赐“慈佑圆明”额,以尊异之。
他如修会城道路石桥,皆人力所不能,一一成之,人服其神。
忽以微疾还山。
一日,鸟雀翻飞,绕檐喧噪,逐之不去。
曰:“百鸟哀鸣,吾将行矣。
”即命治龛,众见红光接引,端然而逝,寿七十有三。
,赐葬祭,塔于永明之西,御书封号“真正佛子妙峰高僧之塔”。
太后赐金千两,布五百匹,供葬事。
起于孤微,刻志苦修,终身胁不著席,一衲外无长物
足迹所至,屡有建立,动费亿万,天子圣母王侯卿相,皆乐助其成,岂偶然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宗明 1489 — 1569
慧宗
别传其字。
湖广云梦汪氏子。
生而凝寂。
不乐世相。
七岁投白鹤寺出家。
九岁。
王居士者。
引之入
重庆綦江石门寺
受具戒。
嘉靖甲午
峨眉颠礼佛次。
时云气乍敛。
杲日当空。
见金色异人。
乘小舟历铜塔崖而没。
述于得法师谦公。
公曰。
尔大有缘。
此菩萨示现也。
自是以荷担山门为事矣。
居山四十年
自白水至山颠。
楼观像设之属。
无不鼎新充拓。
俨如天宫化城
隆庆己巳
始出山。
京师
南海
礼观音大士。
五台
有终焉之志。
师生平严持戒律。
不喜作纸墨文字曰。
三藏教典。
亦是糟粕。
更饶舌何为。
先示寂三日。
忽云。
将西归。
澡浴更衣。
结跏澄息。
诵佛号不辍。
至期召诸弟子曰。
吾素不留文字。
今日不能无言。
因唱偈曰。
生本无所生。
死亦何所有。
这个臭皮囊。
今朝成腐朽。
弟子鸣钟。
钟止忽开目。
续唱(云云)。
安然而逝。
世寿八十一。
僧腊七十五。
塔在四会亭下。
师生平灵异最多。
尝至新津兴化寺
鍊排不胜劳苦。
白板首求退。
遂往富民某氏之门。
趺坐七昼夜。
乞若干缗斋僧。
主人初不乐施。
至夜光明彻屋。
惊异迹之。
光从师坐处起。
始皈敬焉。
又往汉州金堂县
击鱼募化。
其声所应不定。
东击西闻。
西击东闻。
一夕大雨。
师不出户。
鱼声亦遍田野。
村民物色之。
师但安坐神祠而已。
其渡海也。
见白衣大士。
坐金色莲花
冉冉云气中。
弟子镇沧。
未剃发时。
从师荷担甚疲。
师问曰。
耐烦乎。
应曰诺行一二十里。
复问答如前不少惰。
乃于双飞桥。
为沧落发。
怜其愚。
令炷香跪大士前。
顶水盂诵祝聪明。
咒一百遍。
历年至白水
犹如此。
一日寺灾。
沧跪请师休去。
师数而骂之。
沧于是作入水想。
祝空曰。
殿宇既空。
愿保库司无恙。
遂归库房默坐。
顶水宛然。
火至自灭。
乃知师平生。
造就弟子。
皆此类也。
冯司成梦祯谓。
别传老人
践履纯白。
庄严道场为佛事。
其向上一著子。
虽不闻其曾见何人。
嗣何家宗派。
要之乘愿轮而来。
不可以凡情测者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慧宗,字别传,云梦人
明嘉靖中,游峨湄山,观普贤像,因敬生悟,留居四十年,创造铜殿,复范金为普贤像一,诸佛铜像六十五,诸佛大铜像三,铸铜钟三,重二万五千两。
宝昙国师,当洪武时,敕主峨湄山,重建铁瓦殿,造普贤金像。
留蜀十五年,道化行相,传为断崖再世。
后召还,寂于天界寺
太祖尝赐御诗二章云:“断崖知是再来僧,今日还修未了因。
借问山中何所有
清风明月最相亲。
”“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僧?
不独峨湄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